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浅谈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与控制措施
作者:黄磊  文章来源:中国鸣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7/30 16:42:17  文章录入:web33742  责任编辑:web33742

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

  2裂缝的控制措施

  2.1设计措施

  (1)大体积混凝土底板宜在满足抗弯及抗冲切计算要求下,采用C25~C35的混凝土,避免设计上“强度越高越好”的错误概念;在保证基础有足够强度,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利用混凝土60d或90d的后期强度,这样可减少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浇筑块体的温度升高;大体积混凝土基础除应满足承载力和构造要求外,还应增配承受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及控制裂缝开展的钢筋,以构造钢筋来控制裂缝;另外大体积混凝土在配制时采取双掺技术:掺高效减水剂使混凝土缓凝和加AEA微膨胀剂(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0%),以补偿混凝土的收缩。

  (2)对高强混凝土应优化混凝土配合比,

  在满足强度等设计指标要求的情况下,掺加粉煤灰15%~40%,尽量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水化热温升,提高混凝土的后期强度及抗裂能力;提高施工质量,缩短混凝土分块长度,加强混凝土温度控制,加强混凝土的养护。

  影响

  (3)建筑平面选型时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力求简单,平面复杂的建筑物容易产生扭曲等附加应力,而造成墙体及楼板开裂;控

  制建筑物的长高比,长高比越小,整体刚度越大,调整不均匀沉降的能力越强。

  (4)合理的调整各部分承重结构的受力情况,使荷载分布均匀,尽量防止受力过于集中;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除了前述的措施外,基础设计时可以采取调整基础的埋深,来调整地基的不均匀变形,适当加强基础的刚度和强度。

  (5)楼板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以增加其握裹力,不宜采用光圆钢筋;对连续板不宜采用分离式钢筋,宜采用上下两层连续式配筋;增强构造筋,提高抗裂性能,配筋应采用小直径、小间距;全截面的配筋率应在013%~015%之间。

  (6)避免结构突变产生应力集中,在易产生应力集中的薄弱部分采取加强措施;在易裂的边缘部分设置暗梁,提高该部分的配筋率,

  提高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7)现浇楼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特殊情况须采用高强混凝土或高强水泥时,要考虑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和加强养护,便于混凝土凝固时的水化热释放。

  (8)在预埋PVC电线管时,PVC管要有支架固定,管线需交叉时应采用专门设计的接线盒;在预埋电线管上部应配置钢筋网片(4@100mm,宽度60mm)。

  (9)在结构设计中应合理设置后浇带,在正常施工条件下,后浇带间距30~40m,保留时间一般不少于60d。如施工时的条件特殊可根据具体情况做出设计变更。

  2.2施工措施

  (1)良好的施工方案与预防、控制裂缝有很大的关系,施工方案主要应确定一定浇注量,施工缝间距、位置及构造,浇注时间,运输及振捣等。

  (2)对于施工质量原因而产生的裂缝发生率在95%以上,在施工阶段控制住了裂缝,则在使用阶段开裂的可能性就很小了。首先,混凝土要有合适的配合比,选择好水灰比;其次,钢筋的绑扎和模板安装位置要准确、牢固,钢筋上的污物和氧化铁皮要清除;最后,浇注振捣操作要规范。

  (3)养护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正常硬化,强度增长,减小影响。技术关键是缩小降温过程中的温差,以便减少温度应力,阻止裂缝的产生。

  3结论

  大量的工程和实践理论分析表明,钢筋混凝土构件基本上都是带裂缝工作的,只是有些裂缝很细,甚至肉眼看不见(缝宽<0.5mm,一般对结构的使用无大的危害,允许其存在),有些裂缝在使用荷载或外界物理及化学因素作用下,不断产生和发展引起混凝土碳化、保护层剥落及钢筋锈蚀,使钢筋混凝土强度和刚度受到削弱,耐久性降低,严重时甚至发生垮塌事故,危害结构的正常使用,必须加以控制,因此研究商品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是非常重要而迫切的。

  参考文献:

  [1]王铁梦1工程结构裂缝控制[M]1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

  [2]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1

  [3]王亮平.住宅楼墙体裂缝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太原科技,2003.

  [4]韩素芳,耿维恕.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指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富文权.混凝土工程裂缝分析与控制.中国铁道出版社,2002.

  [6]李国胜.建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